最新“國家賬本”出爐!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今年的預算安排有何特點?赤字率為何擬按3%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在哪里?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如何用好?怎樣用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問:今年的預算安排有何特點?
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作為“國家賬本”,今年的預算報告充分體現了這一要求。
“2024年預算安排體現了黨中央決策部署意圖,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鞠樹文表示。
問:赤字率為何擬按3%安排?
答:按照預算報告,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規模40600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334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200億元。
“今年的赤字率安排既保證了政策連續性與必要支出強度,也有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為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說。
問: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在哪里?
答:按照預算安排,今年發行10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李旭紅認為,相較于普通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因其期限較長,高速絞線機可與需要長期投入的重大項目相匹配,有利于緩解重大項目的資金周轉壓力,保障項目可持續性。同時,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體現了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引領帶動社會投資。債務資金在支出過程中,將對就業、民生等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說。
問:如何進一步用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答:預算報告提出,統籌宏觀調控、財政可持續和優化稅制的需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認為,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更突出針對性、精準性,“結合加快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用好稅費優惠政策。科技創新重在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應更多聚焦這類產業”。
“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的同時,充分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李旭紅說。
問:怎樣用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答:在提質增效方面,預算報告提出,落實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控一般性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加強績效管理,持續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今年財政支出安排上,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好協調財政可持續性與民生保障和改善。”楊志勇說。
石英華認為,今年財政支出優化結構、提升效能,繼續圍繞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發力。財政政策充分體現出溫度,著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